2014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06-20
  

  • 全选
    |
    论文报告
  • 陈来军,梅生伟,王俊杰,卢强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规模化的电能存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分析典型储能方式特点和利弊的基础上,指出压缩空气储能有望成为诸多储能手段中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提出了电能品位与储能效益的概念。简要回顾了压缩空气储能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展望了该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发展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尚需研究的关键技术,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大规模应用。
  • 王冰山,周步祥,肖贤,林楠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混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根据粒子群的量子行为特征,采用全同粒子系更新粒子的位置,改善传统的粒子群算法精度低、易发散、收敛速度慢等缺点。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出混沌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克服混沌神经网络参数确定难度大、速度慢的缺点。然后利用得到的权值和阈值,通过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得到预测日的相应时刻负荷值。最后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准确性,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刘文霞,吴方权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风电场以集群形式接入电网,将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为计算风电场群接入电力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采用Nataf逆变换建立风场群相关风速模型,将风电场等效为一台风机,以负的负荷形式接入PQ节点。在风场群不同相关度的风速下进行连续潮流计算,将系统对应电压崩溃点作为系统负荷裕度,以分析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对接入风场的改进IEEE-14及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分析风场群接入对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为系统分析设计、运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张虹,于雷,徐滨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较好的收敛速度,在快速终端滑模面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Terminal分段滑模励磁控制方法。滑模控制律中参数较多,利用粒子群算法(PSO)较好的搜索能力对控制律参数进行寻优。利用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了多种扰动下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响应速度较快,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静态和暂态稳定性,控制精度较高。
  • 钟畅,游小杰,郭希铮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2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可以补偿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载引起的谐波与无功电流,其补偿性能取决于电流调节器的控制精度与动态响应。本文采用复矢量分析法,提出一种复矢量PI调节器控制方法,该方法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较好;针对数字控制系统的固有延时,在离散域下,采用电压指令相位延迟补偿方法,消除延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增加虚拟电阻,提高控制器的抗干扰性能,提高谐波补偿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 李杰,屈克庆,李战伟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有9个开关状态,电流换向过程相对复杂,对其换相过程的深入分析和了解有利于逆变器主回路的合理设计以及效率的提高。本文根据逆变桥上IGBT和缓冲电路的特性,通过例图定性分析了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的换相过程。并通过一套带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的永磁同步机风力发电系统上的实验证实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 黄义红,郝振洋,穆晓敬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双绕组永磁容错电机,对双余度电机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策略分析。建立了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包括电机本体模型、SVPWM、三相全桥逆变器、转速PI控制器、电流PI控制器五部分。仿真表明,该双余度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恒转速与恒转矩模态切换。实验表明,在恒转速模式下改变转矩转速不变,在恒转矩模态下改变转速转矩保持不变。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发生断路故障时进行余度切换控制,故障态的输出功率和转速不变,实现容错控制。
  • 顾生杰,田铭兴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带谐波补偿绕组的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分析了其三绕组布置方式及其谐波补偿性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晶闸管支路断开时,在LC滤波器最小无功容量的条件下,n次滤波支路所产生的单相CRT容性电流与额定电流的比值,表明这种CRT具有容性无功补偿的特点。文中建立了带谐波补偿绕组的三相CRT无功补偿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对容性无功补偿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对CRT的电压-无功功率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 常乃超,陶洪铸,郭建成,辛耀中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虑不同的负荷—发电增长方向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负荷裕度的影响,提出了计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最小负荷裕度的最优化模型。该模型使用改进PEBS法提供的暂态稳定量化指标构成稳定约束条件,具有与暂态时域仿真相同的模型适应性。根据点到曲面最短距离的基本定理,给出了求解所提出最优化模型的数值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暂态稳定临界点处暂态稳定边界曲面的法向量作为求解迭代过程中的负荷—发电增长方向,反复迭代求出暂态稳定最小负荷裕度。理论上,该模型不但可以计算各种发电—负荷增长方向上的暂态稳定最小负荷裕度,也可用于计算暂态稳定最大负荷裕度。所提出的计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最小负荷裕度的最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可以考虑各种系统运行参数的约束。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及求解方法。
  • 新技术应用
  • 张源森,张恩平,刘志勇,王泽众,等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5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场试运行证明直流注入式选线定位原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定位方法,直流发生器是实现该选线定位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整流元件和限流电阻串联组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TC的正特性自适应调整限流电阻的实现方法,以PTC元件并联常值电阻组成正特性自调整电阻网络元,若干网络元串联构成正特性自适应可调限流电阻,实现了随中性点对地电压的变化,自适应调节注入直流电流大小的功能。论文对该实现方法及其实现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雷晴,周步祥,林楠,叶宗斌,等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仿电磁学算法(Electromagnetism-like mechanism,EM) 是一种随机全局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电磁场的吸引和排斥机制,将每个解比作一个带电粒子,然后按一定准则使得搜索粒子朝最优解移动。本文对该算法进行改进,用均匀设计方法使初始种群更均匀,用混沌法优化局部搜索使其收敛加速,改进了力的计算和粒子的更新,最后将改进的EM算法用于限流措施优化配置中。此算法在求解含有离散变量和非线性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时具有实现方便、效率高的优点,使得限流措施优化有很好的收敛性和全局寻优能力。通过对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进行计算及结果分析,说明所提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强、效率高,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 唐波,张建功,王惠丽,葛光祖,等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6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高压输电线路对各类无线电台站的无源干扰存在着谐振的现象。IEEE仅给出了535~1705kHz范围内,输电线路无源干扰的谐振机理和谐振频率。为研究更高频率下的无源干扰谐振特性,采用特高压输电线路无源干扰线-面混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即铁塔采用面模型,地线采用线模型,整个模型由垂直极化平面波进行激励。基于矩量法,对线-面模型接点处的基函数及求解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求解了05~505MHz范围内不同频率下的无源干扰水平。对有可能影响无源干扰谐振特性的因子,如地线、导线、铁塔数量及线路档距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线路档距是影响无源干扰谐振的决定性因子。
  • 赵小军,李慧奇,张晓欣,刘洋,等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6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太阳磁暴和直流输电在大地中形成的准直流电流和直流电流,会影响变压器铁心的磁化特性和电网的正常运行。利用单相三柱变压器进行不同直流偏磁条件下的直流偏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直流偏磁会影响变压器铁心的磁滞特性与励磁特性,直流磁通的大小与直流电流、交流电压相关。分析变压器铁心直流偏磁下的磁化特性,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变压器的设计与制造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
  • 梁建锋,李军浩,侯欣宇,吴旭涛,等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 33(6):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IEC60060-3标准为基础,针对变压器感应式振荡型操作冲击电压的产生方法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分析了用变压器产生振荡型操作冲击电压的产生方法,列出了回路中元件参数的计算公式。根据公式计算的波头时间、波尾时间和频率值得到元件参数,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产生的波形符合IEC60060-3标准的规定,且计算公式能够准确地反映回路元件参数值与波形参数之间的关系。在仿真的基础上,在实验室采用哈弗莱RSG481冲击电压发生器对一台单相双绕组110kV变压器低压侧进行输入,在其高压侧产生感应式振荡型操作冲击电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方便迅速、高效地在被试变压器高压侧产生符合IEC60060-3标准的振荡型操作冲击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