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10-10
  

  • 全选
    |
    院士论坛
  • 严陆光,陈俊武,周凤起,赵忠贤,翟光明,谢克昌,匡廷云,何祚庥,衣宝廉,吴承康,蔡睿贤,陈 勇,白克智,毛宗强,欧阳明高,刘振宇,黄常纲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对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均有着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有关院士及专家进行了我国中远期能源发展战略的研究。研究了我国的石油资源,预测了需求和产能,阐明了发展补充与替代能源的必要性。在发展替代燃料方面,研究了非常规石油开发,用煤和天然气制取燃料和用生物质制取燃料的有关进展与展望。在交通节油方面,研究了发展节油的综合交通体系,电气化轨道交通,节能、代用燃料与电动车辆,以及燃料电池与动力蓄电池的有关进展与展望。简要叙述了有关结论与建议。
  • 论文报告
  • Q.Wang,L.Yan,B.Zhao,S.Song,Y.Dai,Y.Lei,H.Wang,H.-C.Huang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年 珩,贺益康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悬浮绕组电感与转子径向位移线性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永磁型无轴承电机无径向位移传感器运行的需要,分析了一种基于悬浮绕组高频信号注入的转子径向位移估算自检测方法,讨论了利用高频信号注入、悬浮绕组差分电压提取及转子径向位移跟踪观测器设计等位移检测原理和实现技术,并应用这种位移检测方法建立了永磁型无轴承电机无径向位移传感器控制系统。仿真研究表明,该位移自检测方法能在永磁型无轴承电机全速范围内准确地观测出转子的径向位移,实现无径向位移传感器方式的稳定悬浮运行。
  • 郝瑞祥,郑琼林,李中桥,李 凯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了对大功率高频开关电镀电源的数字化控制,并对主电路系统设计和移相全桥变换器的PWM数字控制进行研究。电源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模块之间通过CAN总线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和控制,构成N+ 1冗余结构,使电源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型和可靠性。3台12V 1000A高频开关电源的并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制的电镀电源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 蔡金锭,付中云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应用于电力电子整流电路的故障诊断。文中首先论述了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实现粒子群和神经网络的混合算法的操作步骤,然后将这种诊断方法应用于电力电子整流电路的故障诊断。仿真诊断结果表明,这种混合诊断方法可用于电力电子三相整流电路的故障诊断。它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诊断精度,它具有工程的应用价值。
  • 高 强,马洪飞,徐殿国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WM逆变器通过长线电缆与电机连接时,由于电缆分布参数的影响会在电机端产生2倍的过电压,从而使电机承受的应力大为增加。本文在对电压脉冲上升时间与电缆长度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逆变器端无源滤波器。通过对滤波器传递函数特性分析,给出了具体的参数选取原则与设计方法。采用本文提出的滤波器可以使电机端的过电压得到对称的抑制,通过在380 V 3 KW电机系统的实验,验证了该滤波器的有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刘耀年,李迎红,张冰冰,李春亮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基于人工鱼群优化算法(AFSA)的最优潮流(OPF)计算方法;算法结合动态调整罚函数的方式,将最优潮流问题转化为一个无约束求极值问题,有效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收敛能力和计算精度。应用此算法对标准IEEE30节点的电力系统进行最优潮流计算,并与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更好地获得全局最优解,具有实用意义。
  • 王玉斌,厉吉文,田召广,吕 燕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周控制理论(OCC)因其控制结构简单,且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APF的控制。其中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并联在整流桥的直流侧,对整流类负载进行谐波治理有很大的技术优势。本文分析了单周控制DC侧APF电路结构和基本原理,给出了主电路的主要参数(电感、直流侧储能电容C)的设计和选取标准。建立了单周控制直流侧APF的大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控制系统中PI调节器设计,将控制系统校正为典型II型系统,从而消除了稳态误差、提高了抗扰性能。为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综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样机试验结果证明了文中理论分析和设计的正确性。
  • 郝正航,陈 卓,戴培培,许克明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多机电力系统总阻尼的概念出发,证明了多变量励磁控制并不增加电力系统总阻尼。在AVR的基础上附加转速、功角、功率,乃至于附加远方机组任意信号的复杂多变量励磁控制方式下,电力系统总阻尼保持守恒,其数值与单纯AVR控制时相等。由于电力系统所有模式阻尼之和为常数,所以在试图增加某一模式阻尼时必然导致削弱其他模式的阻尼。这是设计多变量励磁规律时的阻尼竞争现象。附加励磁控制的实质仅仅是在各模式阻尼相互竞争、彼此消长中寻求协调与平衡。当系统满足阻尼守恒条件时,给所有模式增加阻尼的企图是不可实现的。
  • 刘 波,张 焰,陈 煜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电网的短路电流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GA)和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三相短路电流预测方法,以一个实际的大区域电网为例,对其进行基于潮流的三相短路电流计算,找出短路电流水平薄弱点,并对较薄弱点的短路电流水平进行预测,仿真计算说明了本文所提出的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秦海鸿,赵朝会,王慧贞,严仰光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凸极电机的运行中,霍尔位置检测器的安装精度、转子齿盘的加工精度以及其自身的延时特性都会造成实际霍尔位置信号的非理想。非理想的霍尔位置信号不仅会增加霍尔位置调整的难度,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甚至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文中对这一类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给出分析结论,从而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并基于12 8极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样机的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 郭远帆,杨 峰,董朝霞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5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诸多问题(例如实时电价、网络阻塞等)都需要最优潮流作为理想的工具。本文以最优潮流为基础,应用一种简单有效、且收敛性很好的演化计算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进行可用输电能力(ATC)问题的求解。根据约束条件的越限量大小,动态地调整罚函数,在保证全局搜索能力的基础上改进了收敛速度。应用此算法对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了可用输电能力计算,并与传统的最优潮流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具有实用意义。
  • 梁 斌,瞿文龙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分为同步和均流控制两个部分,同步控制采用有功功率进行相位调节,均流控制采用注入的谐波信号进行幅值调节。这种新型的控制方法在逆变器之间没有任何的均流连接线,实现了无均流线的均流,它非常适合于远距离分布电源的并联控制。本文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 吴义勇,孙旭东,柴建云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普通永磁同步发电机由于励磁不可调,端电压随转速或负载变化而变化,影响了供电品质。本文提出一种永磁磁阻发电机的电压控制策略,通过与发电机并联的电力电子装置,对其补偿适当励磁所需的无功电流,来保持发电机端电压的稳定。本文阐述了该发电机系统的结构、原理、电机的数学模型和电压控制方法。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可在一定的转速和负载变化范围内保持端电压不变,补偿电流较小。
  • 赵志英,秦海鸿,龚春英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单端反激变换器在高频高压场合的应用,变压器寄生参数的控制对电路的正常运行以及性能优化尤为关键。文中对变压器分布电容对电路的影响进行了透彻分析,给出了一般性的模型,并以高输入电压低输出电压场合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等效处理,继而详细分析了分布电容对电路工作产生的影响,归纳出有意义的结论,并基于以上研究,提出控制寄生参数的工程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文中分析的正确性及抑制方法的实用性。
  • 新技术应用
  • 匡洪海,肖伸平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基于GESmallworldGIS的停电分析系统,它是建立和维护从变电站至用户馈线连通性模型的工具。该系统可对配电网有关信息进行地理聚焦定位,可在GIS视图中进行停电范围分析和模拟停电分析,是配电网操作人员的一个决策支持工具。在综合环境中它可与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相互作用,是配网综合停电管理系统成功设计和实施的关键。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系统有很好实用价值,在停电管理方面的性能非常好。
  • 阎 涛,王树民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通常采用RS232或现场总线等有线连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有线数据传输方式往往因为布线困难等原因受到限制。本文基于蓝牙无线传输技术设计了一个电能质量数据采集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的开发流程。最后,利用PDA实现了对工业现场电能质量数据的无线实时测量和显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备低成本、灵活性、移动性及抗干扰性强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全年目录索引
  •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6, 25(4):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